查看原文
其他

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》知识点详解

初中之友 2021-07-14

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课《春》知识点详解

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课《济南的冬天》知识点详解

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课《雨的四季》知识点详解

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《古代诗歌四首》知识点详解

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《秋天的怀念》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课《散步》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《散文诗两首》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《世说新语》两则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9课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《再塑生命的人》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《窃读记》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《论语》十二章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《纪念白求恩》知识点详解初一 |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《植树的牧羊人》知识点详解


《走一步,再走一步 》


1、标题的含义: 

表面上是指在父亲的引导下,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悬崖。实际上是指在人生道路上,艰难险阻并不可怕,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,化难为易,定能战胜一切困难。


2、暮色苍茫,天上出现了星星,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。这是什么描写,有什么作用? 

答:这是景物描写,烘托了我无助孤独,极度恐惧的心理。 


3、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,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、崩土和蓬乱的灌木。大约只有二十米高,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。 

答:这是景物描写,突出了悬崖的高不可攀,为下面写我的恐惧做铺垫。 


4、赏析下面的句子。 

(1)“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,而且踩到了它”,这个句子里为什么用“探”这个词?   

答:这个词有“试探”的意思,(这句话是动作描写),作者用这个词是表达下石架时动作的小心谨慎和惶恐、紧张的心情。 

(2)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。 

答:这是心理描写,我”鼓足勇气往上攀爬时内心的恐惧。 (3)找出“我”下石架时心理变化的词语,并说明其作用。 

有信心、信心大增、产生巨大成就感;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引导给“我”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力量,说明父亲教育方法的恰当。



5、第14段说我听见有人啜泣,第22段说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。两个啜泣的意思一样吗?为什么? 

答:不一样。前一个写出了这一句写出了我身处绝地,上不能上、下不能下的极度绝望,恐惧到了极点,(反而忘记了自己的存在,以致于听到哭泣声竟然不知是自己正在啜泣。)后一个啜泣写出了“我”战胜困难,脱离险境之后悲喜交集的心情。一方面,他为自己曾经遇到的危险而哭泣,另一方面,他为自己战胜了险境、战胜了怯懦而骄傲激动的心情。


6、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? 

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,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,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。


7、找出“我”下石架时心理变化的词语,并说明其作用。 

有信心、信心大增、产生巨大成就感;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引导给“我”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力量,说明父亲教育方法的恰当。


8、找出文章中的伏笔(前后照应)的两处。 

答:我一直有病瘦骨嶙峋的伏笔与小朋友都能爬上悬崖,而我却困在岩石架上相照应。当小朋友嘲笑我时,杰利看来好像有些不放心的伏笔与后面杰利带着父亲来找我相照应。


9、课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。

答:父亲是个教子有方的人。 

分析:在儿子遇险时,父亲没有爬上悬崖救助,而是引导鼓励儿子,让他经受一次历练,增长勇气,学到经验。


10、阅读下面材料,联系生活实际,谈一谈你的看法。     

有一位美国的老教育家来中国考察。这位老教育家选了三个少年儿童进行心理实验:一个是两岁的女孩,一个是六岁的男孩,一个是十二岁的女孩。她把一个瓶子作“井”,用三个小球分别代表这三个孩子,让他们各自用绳子牵着小球。然后讲了游戏规则:“你们正在枯井里玩耍,突然枯井冒出大水,你们必须在三秒钟内逃离险境。”游戏的结果是:最小的女孩最早逃出“井”口,六岁的男孩其次,最大的女孩最后离开险境,所用时间没超过两秒钟。这个实验结果让这个老教育家感动得热泪盈眶。因为,同样的实验在别的国家都失败了。 

答:材料反映出中国青少年具有先人后己、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,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;表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,这是成功的前提条件;遇事沉着冷静,从容不迫,这是成功所必备的心理条件。


 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